新華社柏林2月20日電 題:慕安會能否治愈“西方缺失”
新華社記者任珂 張遠
從北約國防部長視頻會議,到七國集團領導人視頻會議,再到慕尼黑安全會議線上特別會議,用“德國之聲”的話說,這是跨大西洋關系“繁忙的一周”。密集的外交行動,折射出一種新動向:曾經漸行漸遠的大西洋兩岸正有意重修舊好,并釋放出希望加強國際合作、應對共同挑戰的積極信號,以化解“西方缺失”的困境。
“西方缺失”,這個2020年慕安會創造出來的概念,主要指西方共同立場的缺失。近年來,西方國家民粹主義高漲,單邊主義橫行,美歐傾軋不斷。西方從國際事務中“后撤”的姿態,增加了一些地區的沖突風險。而單邊主義的洶涌逆流,更讓國際多邊機制步履維艱,國際治理體系建設裹足不前。
美國新政府上任以來,采取一系列外交行動,從回歸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到重返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多邊機制,再到著手改善跨大西洋關系,試圖重塑全球影響力的努力不言自明。而美歐關系經歷過去幾年的倒退后重拾團結合作的信號,也是對“西方缺失”的深度修補。
慕安會上,美國總統拜登說,他向世界發出明確信息,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回來了,將與全球合作應對疫情和氣候變化。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德國準備好為跨大西洋關系翻開新的篇章。英國首相約翰遜則說,“我們正在轉向”,暗示美歐關系開始“重修”。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歐洲和美國應致力于“能取得成果的多邊主義”。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經濟陷入頹勢,為了人類共同的未來,各國必須團結協作,別無他途。要解決棘手的全球問題,需要承諾,更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需要決心,更需要久久為功的堅持和專注。從這個意義上說,西方應當展現擔當,摒棄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通過國際多邊機制發揮積極作用。美歐只有真正擁抱多邊主義,支持國際多邊合作,才能沖破“西方缺失”的迷思,與世界并肩同行。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強調敵我之分的“小圈子”思維與打破意識形態藩籬的真多邊主義,有著本質區別。如果只是計較小集團的得失,只是為了維持自身對全球事務的主導地位而聯手打壓“非西方”,那么,彌補這樣的“西方缺失”未免過于狹隘,不僅無助于應對人類面對的共同挑戰,本身也會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全球化時代的發展,不應是零和博弈,而應是各國命運與共、合作共贏。拋開偏見,放棄“彼之所得必為我之所失”的零和博弈觀,擺脫東西南北的隔閡和差異,真正把人類看作是一個命運共同體,西方才能真正與世界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