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秒鐘,身在北京演播室的記者就“穿越”到了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實驗室,和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院士在同一個空間面對面交流。這個變魔術一樣的場景,來自于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媒體推出的一款“5G沉浸式多地跨屏訪談”創意新聞產品。
5G應用,是今年兩會的一大熱點。“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之中。這是繼去年提出“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后,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對5G建設進行部署。“5G上高鐵、進鄉村,加快5G深度融合……”代表委員們的議案、提案和建議里,也頻頻提及推進5G建設和5G應用。
去年一年,我國5G網絡加速發展:全年新建5G基站超過60萬個,實現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5G網絡全覆蓋;5G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100個;5G+遠程會診在19個省份的多家醫院上線使用,5G+自動駕駛、5G+遠程教育等新業態接連涌現。
今年,5G應用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5G不是單純的通信網絡,5G建設重點在應用,它和各行各業相聯系,其應用場景隨著網絡推廣也會不斷增多。2021年將有序推進5G網絡建設及應用。
遠程操縱、海量傳輸,打造工業制造新模式
工業互聯網是5G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原校長楊震在兩會期間表示,5G技術不但是新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也是使能技術。例如,5G支撐的三種業務中的大規模機器通信和高可靠低時延業務,將使得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得到廣泛普及,同時也將支撐工業自動化、遠程監控等各種應用。
未來三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工信部印發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要求,深化“5G+工業互聯網”。一些省(區、市)也對發展“5G+工業互聯網”進行了部署,比如浙江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實施“5G+工業互聯網”工程,形成量大面廣的新技術融合應用場景。
5G如何賦能工業互聯網?有關專家表示,5G網絡所具有的大帶寬、低時延等特性,能夠為企業提供毫秒級的端到端時延和接近100%的高可靠性通信保障,滿足工業大數據、高清視頻等的傳輸需求,以及設備之間的實時數據交換,幫助企業實現生產作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遠程化。
在華為集團的南方工廠,一塊手掌大小的電路板上就集納了2000多個器件,這樣的密集度給產品檢測增加了不少難度。以前靠人工,費時費力還容易出錯。但如今,只需對它進行高清拍照,再通過5G網絡傳到云端。依靠人工智能,一塊電路板的檢測過程僅需6秒。
在徐工集團的智能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利用5G網絡采集設備參數等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產能布局,讓生產排布變得更為合理,設備利用率得到提升。
在三一重工集團,上百個傳感器被安裝在產品上,實時采集產品的油耗、開工率、作業量等數據,并通過5G網絡傳回工廠,使售后服務實現了遠程化。
浙江企業老板電器打造“5G未來工廠”,用高速率、低時延的5G網絡替代了原先的無線局域網,對整個廠區進行了5G全覆蓋。“5G云邊一體”(5G+云計算+邊緣計算)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生產數據的可視化管理,從原材料出庫到產品入庫,整個流程系統統一調度,所有點位物料自主流轉、自動預警。得益于5G技術,原來100個人的工作如今1人便可管理。
目前,5G+工業互聯網在我國的應用領域日益擴展,機械、能源、礦業、航空等越來越多的行業向這個方向轉型布局,數據采集、遠程操控、現場輔助等應用場景已經實現。不過,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看來,當前5G+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主要是改變生產線,未來還需探索新的應用場景,真正把5G的“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特性發揮出來,深度促進制造業根本性變革。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我國將繼續通過5G增強試驗加快推進5G產業的成熟,加大力度提速工業互聯網建設,讓信息技術與垂直行業更好融合,工業互聯網應用更加多元,形成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制、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
5G+AR、5G+8K,帶來沉浸式冬奧會觀賽體驗
“你試過在初春的上海體驗高山滑雪嗎?”乍一聽,似乎不太可能。可就在不久前于上海召開的2021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參觀者卻通過5G+現實增強技術,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把高山滑雪、冰上沖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