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揭秘人民大會堂建設背后的故事
設計方案6輪修改 從7萬到17萬平方米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供圖
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是新中國建筑設計與建設發展的里程碑,這些建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建成竣工,成為中外城市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凝聚了無數大國工匠的智慧。
這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和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釣魚臺國賓館、民族文化宮、北京民族飯店、華僑大廈、北京火車站、工人體育場。
人民大會堂是怎么設計建設的?北京火車站、民族文化宮具有什么特色?工人體育場改造如何進行歷史傳承?近日,北京十大建筑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共同講述了時代變遷中的十大建筑背后的故事。
【分布】
十大建筑奠定北京城市基本格局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總建筑師邵韋平介紹說,十大建筑奠定了北京今天的城市基本格局。“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長安街作為政治軸線初步形成,十大建筑中有六個建筑位于長安街及其附近,這構建了首都基本雛形。”
邵韋平介紹,人民大會堂項目包括位于中軸線西側的大會堂、位于北側的宴會廳、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常辦公地址的中央大廳將兩者連接起來,設計者通過特殊的連接空間,把人民大會堂的三大功能巧妙組織在一起。
與大會堂呼應的中國革命和中國歷史博物館,由兩個場館構成,總面積為6.5萬平方米,和人民大會堂17萬平方米的面積形成巨大反差。為了解決兩個建筑的平衡問題,設計師巧妙地采用“目”字布局,通過較大的院落和柱廊,把較小的建筑規模盡量展開,讓它可以和人民大會堂取得一個比較對應的體量。此外,設計者為人民大會堂設計了實與空的柱廊,形成一實一虛的變化。“總體來說兩組建筑,配合整個天安門廣場的規劃,構成了一個十分大氣、具有震撼力的城市公共空間。” 邵韋平表示。
此外,位于西長安街及其附近的還有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民族文化宮及北京民族飯店。
據介紹,軍博首次在展覽建筑中采用多層展覽區的方式,主體建筑平面呈“山”字形,兩側低中間漸漸高起,最頂部設有“八一”軍徽,最高點約為97米,是當時長安街沿線建筑中最高的。其地面采用了當時的人工膜石技術,通過這一技術嵌入多種裝飾紋樣,來體現建筑的藝術性。
【風格】
北京火車站等融合現代感與民族性
邵韋平介紹,在設計和建設十大建筑時,當時的設計者和建設者們面臨著如何建設一個全新的政治中心廣場的問題,同時還要協調城市的現代性和民族性。
在建設人民大會堂時,考慮到實用性及其所代表的新時代形象。“從人民大會堂的建筑剖面圖上可以看到,建筑的一層位于一個很高的臺階之上。據記載,當時因為時間很緊,所以整個基礎設施沒有條件像今天這樣進行大型的土木開發,而是在一個地面上進行了基礎施工,建筑的保障設施比如機電用房都是利用這個臺基開展的。”邵韋平解釋說,后來這一基座也被保留下來,能體現建筑的威嚴感。同時,這座建筑的柱廊采用中西結合的方式,整個柱頭和柱礎應用了中國傳統的虛擬蓮花形態,柱頭和頂部的銜接則采用了新式的磚石結構,建筑內部諸多中式花飾則強調了它是中國政治建筑的代表。此外,人民大會堂的空間處理運用了水天一色的處理方式,讓天花板和墻能夠融為一體。
十大建筑還增建了北京火車站、工人體育場等城市基礎設施。
邵韋平認為,北京火車站是當時現代感與民族性融合的經典。“北京火車站的主立面采用了三段式的結構,通過中間兩個主塔拱衛著一個大型的公共空間,兩側是平拉開的候車廳。里面的多功能大廳有一項技術突破,它采用了雙曲拱翹的方式,通過四個角柱,把中間33米無柱的拱翹撐起來,形成獨特的空間結構。”
此外,民族文化宮、北京民族飯店、全國農業展覽館也都采用了傳統的設計風格和現代化的空間格局,具有現代性和民族性兼容的特點。
【功能】
工體改造為傳統外觀的現代場館
目前正在改造的工人體育場,是十大建筑中唯一的體育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