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戰士前,先要弄清原委
這幾天,悶悶不樂的新戰士小陳臉上終于有了笑容。在上周五連隊組織的5公里武裝越野比武考核中,他因為表現出色榮登連隊“龍虎榜”。看著他的變化,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透過小陳的變化,我明白一個道理:批評戰士前,先要弄清原委。
一個月前,如同持續攀升的氣溫一樣,連隊官兵的訓練熱情不斷高漲。可我發現,新戰士小陳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小陳是我一手帶出來的兵,平時訓練嗷嗷叫,各方面素質很突出。“這是怎么了?”意識到小陳肯定有心事,但當時我手頭一忙,就把這事兒拋之腦后了。
沒過幾天,小陳又在哨位執勤時無精打采,被機關通報。我趕緊主動找他談心,可他的回復始終是軟塌塌的兩個字——“沒事”。“這分明是在搞‘軟抵抗’嘛!”我有些生氣,心里憋著一股火。
緊接著,連里組織列兵400米障礙考核。輪到小陳時,只見他磨磨蹭蹭通過每一個障礙,慢吞吞地跑到終點。“思想嚴重滑坡,怕苦怕累,對待考核敷衍了事。”考核后,我便對他進行了一次嚴肅批評教育。在劈頭蓋臉的責備聲中,小陳始終紅著臉低著頭,雙肩微微顫抖。
發完火后,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好好一個苗子,咋就跟變了個人似的?直到小陳的班長主動找我匯報,我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前段時間,小陳因母親生病住院,情緒十分低落。而上次考核時,他之所以沒有盡全力,一方面是心情原因,另一方面也因為腿部有傷。他不想被誤會,就沒跟任何人說,忍著疼痛參加了考核。
聽完這些,我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失誤:最初發現小陳無精打采的時候,我作為指導員沒有想到第一時間靠上去了解情況,也沒有給他家里打個電話,而是一味地責怪訓斥。我們平時總說要把戰士冷暖放在心上,絕不是有個姿態就夠了,而要從關心戰士成長進步、思想困惑、家庭困難等細節做起,經常到班排了解情況、摸清底數,與戰士想在一起、干在一塊。
當晚,我找到小陳談心,并跟他的父母通了電話。小陳現在重新煥發活力,但我每次看到他都會提醒自己:作為基層帶兵人,以后遇到戰士表現反常,一定要及時靠上去。
(林佳裕、本報特約通訊員 徐明章整理)
林佳裕、本報特約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