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北方,春意漸濃。在寧夏銀川市柳樹抽芽、桃花芳香的街道旁,坐落著已有百年滄桑的鐘鼓樓。很少有人知道,這里隱藏著一段別樣的歷史。中新社記者近日探訪該地,參觀了中國共產黨在寧夏建立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辦公舊址。就是從這里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寧夏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序幕正式拉開。
市民在書店內閱讀。 石羽佳 攝
革命種子在寧夏播灑發芽
1926年9月,李臨銘、賀維新、馬思然、陶振亞、郭維華5名中共黨員來到寧夏府城,留在寧夏工作,與駐寧國民軍聯軍宣傳隊及《中山日報》社中共黨員馬云堃、賈一中等人共同建立了中共寧夏特別支部。
位于寧夏銀川市鐘鼓樓的中共寧夏特別支部辦公舊址。 石羽佳 攝
辦公地址設在今銀川市鐘鼓樓。為便于公開活動,同時還成立了國民黨寧夏縣黨部,李臨銘兼任常務主任,并以國民黨縣黨部的名義開展活動。李臨銘曾風趣地說:“咱這是國民黨的牌子,共產黨的內容。”
寧夏銀川市鐘鼓樓,該地中共寧夏特別支部辦公舊址。 石羽佳 攝
“當時,特別支部主要做宣傳、發動群眾和發展組織等工作。”寧夏銀川市委黨史研究室征研科科長蒯陟文告訴記者,中共寧夏特別支部在銀川建立,完成了寧夏的革命啟蒙,引領寧夏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開辟了寧夏革命的新局面。
市民在寧夏銀川市中山公園內休閑。 石羽佳 攝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以后,國共合作破裂。國民軍聯軍在寧夏也開始“清黨”,驅逐共產黨員,許多黨員離開寧夏,中共寧夏特別支部被迫解體。”蒯陟文表示,中共寧夏特支雖然只存在了一年多,但已在寧夏播下了革命火種,為中國共產黨持續在寧夏開展革命活動和發展黨組織,奠定了基礎。
民族區域在寧夏首探成功
隨著土地革命、紅軍西征的開始,寧夏與祖國同呼同吸。
1936年5月18日,中共中央軍事革命委員會發布西征命令,彭德懷率一方面軍主力西出陜北,西征甘肅、寧夏。在進入寧夏前的5月24日,紅軍總政治部發出《關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我紅軍目前向西行動,所經甘寧兩省地區有著占人口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廣大回族群眾……我們對回民的基本原則是回民自決,回族事情由回族自己解決。”
指示發出的第二天,毛澤東署名發表了《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回族人民的宣言》,明確指出凡屬回民的區域建立回民自治政府。
在此背景下,1936年10月20日,經黨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批準,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清真大寺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民族區域自治政府。
“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誕生,開創了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先河,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唯一有能力在多民族國家實現民族共和的政黨。”黨史專家、寧夏吳忠市同心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楊文元說,自治政府主要工作是為紅軍籌集糧草,發動群眾積極參軍支前,為隨后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聚同心城作出了特殊貢獻。
中國共產黨在寧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時,恰逢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到寧夏西征前線訪問,他在《西行漫記》中大篇幅的描寫了這一創舉。他表示,這是在寧夏看到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盡管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只存在了半年時間,但這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解決民族問題的第一次成功實踐。同心是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發祥地。”楊文元說,在法西斯分子妄圖獨霸世界的二戰時期,斯諾把共產黨人在寧夏推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自治制度介紹給全世界,為紛爭混亂的世界吹入了一股和平的清風,這是中國共產黨對全人類的一大貢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心。
劃區自治從寧夏走向全國